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三国单机游戏迷,轻松玩转“牧羊”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襄樊之败后,丢失了荆西这一重要的战略缓冲区的季汉政权,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整兵备战后开始了举国东征,却惨败于猇亭。经此一败季汉大伤元气,百战老兵损失殆尽,而征战一生,终不为人下的昭烈帝刘备也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,面对季汉大厦将倾的局面,刘备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,属以后事,又为诏敕后主:"汝与丞相从事,事之如父。至此季汉政权开始了后主和诸葛亮时代,而诸葛亮则成为了季汉政权真正的领路人,平南中之乱、重修东吴之盟、五伐曹魏,星陨五丈原。后世对二人的实际关系,一直以来有着不一样的解读。有人觉得后主不甘心作一个政由葛氏,祭由寡人的傀儡,对诸葛亮诸多不满或怨恨;也有人认为二人相得益彰,后主对诸葛亮做到了事之如父。在此我想简单通过几个事情,说说我对二人关系的理解。 一、诸葛亮身后禁止奔丧以及丧事从简。 亮卒於敌庭,周在家闻问,即便奔赴,寻有诏书禁断,惟周以速行得达。 (一)为何禁止奔丧?是因为不得不禁止。诸葛亮突然亡故于北伐军旅之中,此时强敌在外,北有曹魏,东有孙权,加之刘备亡故后南中乱局的先例,处理一旦不当,季汉将面临严重危机。而诸葛亮无论在军中、朝中乃至民间均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威望,禁止奔丧,延缓噩耗的传播速度,尽可能的利用时间去过渡,才是季汉最明智的选择。 时新丧元帅,远近危悚。(蒋)琬出类拔萃,处群僚之右,既无戚容,又无喜色,神守举止,有如平日,由是众望渐服。 (二)诸葛亮本人深知自己亡故会带来如何的动荡,故自己要求身后一切从简。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,因山而坟,冢足容棺,敛以时服,不须器物。而且刘备过世后,基于类似考虑,也是一切从简。“乃顾遗诏,事惟大宗,动容损益;百寮发哀,满三日除服,到葬期复如礼;其郡国太守、相、都尉、县令长,三日便除服。”而武侯故去,后主素服发哀三日。 (三)说回奔丧,诸葛亮葬在定军山,诸葛亮在季汉开府治事,丞相府属吏众多,如果都奔赴定军山,季汉这个过渡期可能会陷入瘫痪。 言外一句,官奔丧在当时魏吴均有禁止和处理的例子,鉴于史料不足,季汉是否也有此类限制不作推测,大家看看就好。 是时科禁长吏擅去官,而黄闻司徒赵温薨,自以为故吏,违科奔丧,为司隶钟繇所收,遂伏法。
初以内外多事,特立科,长吏遭丧,皆不得去,而数有犯者。权患之,使朝臣下议。综议以为宜定科文,示以大辟,行之一人,其后必绝。遂用综言,由是奔丧乃断。
|